汉测测量CNC数控机床在机测量系统服务商

汉测测量掌握核心技术,提供在机测量系统解决方案

机床在机测量技术在CNC加工中的应用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4.05.27 浏览次数:1

随着制造业向着高精度、高效率、自动化的方向发展,数控机床的加工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。机床在机测量技术作为实现智能加工的关键手段,在现代CNC加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机测量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现状、关键技术以及未来趋势。

WechatIMG444

一、在机测量在CNC加工中的应用现状

在机测量是指将测量装置集成到数控机床上,实现工件的在线测量和误差补偿的技术。与传统的离线测量相比,在机测量具有以下优势:

1.缩短测量周期:在机测量无需将工件从机床上拆卸,避免了重复装夹带来的时间浪费和误差累积,大大缩短了测量周期。

2.提高测量精度:在机测量可以在加工环境下进行,测量数据更接近工件的真实加工状态,避免了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。

3.实现闭环控制:在机测量将测量数据实时反馈给数控系统,通过软件补偿和控制参数优化,实现加工误差的在线修正,形成闭环控制。

4.增强加工柔性:在机测量可对复杂工件进行快速测量和评价,为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提供质量保障,提高了加工系统的柔性和适应性。

目前,在机测量技术已在航空航天、汽车、模具、电子等行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。如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中,采用在机测量系统对叶型面进行扫描测量和评价,实现了叶片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升;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中,利用在机测量对缸孔的尺寸和同轴度进行在线监测和补偿,保证了发动机的装配精度和使用性能。

二、在机测量在CNC加工中的关键技术

在机测量涉及机、电、光、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,其中以下几项关键技术对测量性能和加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:

1.测头技术:测头是在机测量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测量速度、精度和可靠性。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,测头可分为接触式测头和非接触式测头。接触式测头多采用触发式测针,通过与工件接触产生的信号变化判断测量点坐标。非接触式测头则利用光学、电容、超声等非接触方式获取工件表面信息,如激光测头利用三角法原理测量工件轮廓。

2.检测规划技术:检测规划是根据工件的几何特征、精度要求和测头特性,合理安排测量路径、测量点位和测量策略的过程。科学的检测规划可以减少测量盲区、提高测量效率并延长测头寿命。检测规划一般采用CAD/CAM软件进行离线编程,生成测头轨迹和CNC程序。针对复杂曲面工件,还需要采用自适应采样、逆向工程等智能规划方法。

3.数据处理技术:在机测量采集的海量点云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,提取工件的尺寸、形位误差等关键质量特征。数据处理一般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几何算法,如最小二乘法拟合、Delaunay三角化、B样条曲面重构等。此外,还需要结合工件的设计尺寸和公差带,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和分级,自动生成检测报告。

4.误差补偿技术: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误差,如几何误差、热变形误差、刀具磨损等。在机测量通过对这些误差进行实时检测和建模,生成补偿量并传递给数控系统,对刀具轨迹和进给速度等参数进行动态调整,从而抵消误差的影响。误差补偿一般采用空间误差插值、人工神经网络、灰色预测等数学模型和算法。

5.系统集成技术:在机测量需要将测头、数控系统、CAD/CAM软件、数据库等多个硬件和软件模块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,实现测量、加工、分析、补偿等功能的无缝衔接。系统集成需要解决信息互联、数据交换、接口协议等问题,保证各模块间的兼容性和同步性。同时,还需要开发人机交互界面,实现测量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和结果的图形化展示。

【相关推荐】

咨询热线

400-017-9165